(三)物理因子引起的应激处理措施:物理干扰因子包括运输、分池、性别分选、疾病防治等。生产操作、饵料投喂和渔药使用等不当易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因此,要做好处理措施。
1、鱼种运输:鱼种起运前1~3天必须进行拉网锻炼,使鱼体预先排空肠内粪便,减少体表黏液,使之身体结实,习惯密集环境,以适应长途运输。运输鱼苗的水温应控制在10~20℃,运输鱼种的水温应控制在8~15℃,在此范围内温度越低越好。运输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污染。途中需要换水时,每次换水量一般不超过1/2,以防水环境突变。到达目的地放养时,应保证运输鱼苗用水与池塘水体温差不超过2℃,运输鱼种用水与池塘水体温差不超过5℃。为保证鱼苗和鱼种在运输途中有足够的氧气,除密封充氧外,一般可以采用击水、淋水、换水等方式增氧,有条件的可以用氧气瓶充氧或配备高效富氧等增氧药品。卸鱼苗前可使用抗应激药物(如诱食安神膏(50ml)+金碘(10ml)+泡腾C(10颗)(可用高效VC+E代替)/立方米水体)浸泡鱼苗20-30分钟后再卸车,可以减少因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鱼苗下网箱前可在卸鱼的区域,提前30分钟挂泡腾C(10颗)2袋+诱食安神膏(50ml)2瓶,减少鱼苗的应激性。
2、轮捕轮放:捕捞选在水温较低、水体溶氧量较高时段进行,一般宜在黎明捕捞,以供应早市。捕捞后,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使回池的鱼种有一段顶水时间,以冲洗过多黏液,增加溶氧量,防止鱼浮头。
3、科学投喂优质饵料:应投喂优质饵料,饵料营养成分应满足鱼类生长需求,以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4、正确使用渔药:在选用渔药时要关注有效成分、含量、使用剂量和方法、有效期、生产厂家等。此外,养殖品种、环境条件不同要选用不同的渔药,严格按说明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