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 (1)海洋环境污染 2003年,全海域二类海水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1万平方公里;三类海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万平方公里;四类海水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一类海水,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2003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近岸海域237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占30.0%,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2)淡水环境污染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一~三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四、五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五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控断面中,一~三类水质断面占53.4%,四、五类水质断面占37.3%,劣五类水质断面占9.3%。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五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五类水质断面占40.6%;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淮河干流以四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松花江水系以四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良好,以二类水体为主。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与上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染加重。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皮革污染: 制革业是产生大量污水的行业,制革污水不仅量大,而且是一种成分复杂、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是一种较难治理的工业废水。在制革生产中,由于原料皮的不同、加工工艺不同、成品的不同,污水水质差别很大,,由于制革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脱脂剂、加脂剂和表面活性剂,污水通过常规的曝气好氧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活性污泥会随着泡沫跑掉。 国内制革业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95%的都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达到**排放标准且正常运行的为数不多,大都是因为处理工艺不合理、运行费用太高(处理水越多,企业背的包袱越大)、运行管理麻烦,而不能正常运行,有一定数量的制革厂废水未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有的甚至渗坑排放 (1)皮革行业在环保方面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的逐渐完善,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污染治理不搞不行,有很多私有企业的污水治理都是自发的、自愿的自行投资,搞了污染治理设施,并且都能很好的将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2)我国皮革行业污染特点 由于制革生产的湿加工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很多的皮革化工原料都要加到水中,而制革生产中的原料皮又不可能将水中的化工原料吸收完全,而且有的化工原料吸收率特别低,如制革生产中的浸灰脱毛工序,所使用的石灰、硫化钠和硫氢化钠的吸收率只有约10~30%,从转鼓中排出时硫化物有3000多mg/l,COD高达十几万mg/l;还有从原料皮中溶解下来的蛋白质能过分解以后,释放出来的氨氮浓度也特别高,致使经处理过的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比没有处理前的氨氮含量还高;另外在加工皮革时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被排放到废水后,不但比较难去除,还影响到了微生物的生长;在制革过程中还使用了重金属铬,它回收回来后没有人要,用到制革过程中影响成品革的质量,不回收随着制革污泥排放到环境中又是危险废弃物等等。 制革废水的排放,还因为原料皮(牛皮、羊皮、猪皮)的不同,加工工艺的不同,成品皮革的不同(鞋面革、服装革、沙发革、箱包革等等),废水水质相差特别大,这些都是制革废水比较难治理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