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水环境水质监测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基于物理和化学监测技术,包括化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等。其中,离子选择电极法(定性和定量)和化学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国内外水质常规监测中也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生物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也应用于水质监测。 传统物理和化学监测 在地表水水质监测中,由于监测仪器相对简单,物理监测指标数据往往相对容易获得,常用的物理指标监测仪器有测量水浊度的浊度仪、测量色度的过滤光度计、测量电导率的电导率仪等,多功能水质监测仪器可同时测量多项身体指标。 化学指标监测是地表水监测的重点。随着国家对有毒有机污染监测的重视,仪器事业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部分监测站引进了大中型实验室监测仪器,可用于现场监测Zn、Fe、Pb、Cd、Hg、Mn等重金属、卤素元素、铵态氮、亚硝酸氮、氰化物、酚类、阴离子洗涤剂。 生物学监测 生物监测是水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之一,利用个体生物、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变化的响应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实际监测中已经应用的生物监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指数法、物种多样性指数法、微生物群落监测法、生物毒性试验、生物残留测定、生态解毒方法等,涉及的水生生物包括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和两栖动物。 监测遥感技术 内陆水域水质遥感监测是基于水质参数的经验、统计分析或光谱特征建立水质参数反演算法,选取遥感波段数据和地面实测水质参数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实现的,水质遥感监测方法能够反映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和变化,发现一些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和迁移特征,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易于长期动态监测的优点。
|